六字成語 | 2020年07月03日22時20分55秒 | 閱讀:587 | 評論:0
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出淤泥而不染成語解釋及造句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淤泥而不染
chūyūníérbùrǎn
近義詞:潔身自好
反義詞:同流合污
用法:復句式;作定語、賓語、分句;比喻處于污濁環境保持純潔品格
解釋:淤泥:水底的污泥;染:沾。生長在淤泥中,而不被污泥所污染
出處:宋·朱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連而不妖?!?
出淤泥而不染造句:
1,她雖然在娛樂場工作,但很自尊自愛,出淤泥而不染。
2,她最值得人敬佩的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。
3,她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,傾國傾城,與西施相比,有過之而無不及啊。
4,古往今來,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人不可計數。
5,她雖然在娛樂場工作,但出淤泥而不染,極為自愛。
6,進入人民公園,首先看到的是一池荷花,池里的荷葉好像是一塊蜻蜓的停機坪,又像是魚兒的遮陽傘。綠色的葉子中間亭亭玉立著粉紅色的荷花,真是出淤泥而不染,古代的詩人常用荷花形容那些高尚的君子。漫步在荷花池邊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。
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《愛蓮說》。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,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,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什么?來看看下面的解析:
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宋朝周敦頤的《愛蓮說》。
原文如下:
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。自李唐來,世人盛愛牡丹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(迎驕陽而不懼,出淤泥而不染)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
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貴者也;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菊之愛,陶后鮮有聞。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愛,宜乎眾矣。
此文是贊美蓮花之作,作者認為菊花像人間的隱士,牡丹像人間的富貴人,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像人間的君子。
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可以翻譯為:
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,卻不被沾染污穢,它經過清水的洗滌,卻不顯得妖艷。
在現實中存在著太多的誘惑,所謂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有些人是經不住誘惑的,每個人的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都不同,究竟是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還是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就要看自己的是非觀了。
另外,“出淤泥而不染”和“潔身自好”都有保持自身潔白,不同流合污之意。但“出淤泥而不染”更強調出污泥之意,強調環境污染,更顯示其品格難能可貴。
作者簡介
周敦頤(1017-1073年),字茂叔,晚號濂溪先生,少時喜愛讀書,志趣高遠,博學力行,后研究《易經》,在親友之助下,謀了些小官,不久辭官而去,在廬山西北麓筑堂定居,創辦了濂溪書院,開始設堂講學。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,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。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,學術地位也不顯赫,在他死后,弟子程顥、程頤成名,他的才識才被認可,經過后來朱熹的推崇,學術地位最終確定,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。
寫作背景
據清鄧顯鶴《周子全書》《年譜》記載:“八年癸卯。先生四十七,正月七日,行縣至于都,邀余杭錢建侯(拓)、四明沈希顏游巖題石,并有詩刻石。五月,作《愛蓮說》,沈希顏書,五摶篆額。錢拓上石,即十五日事也?!毕壬氖?,即嘉祐八年(1063)。
《贛州府志》記有愛蓮書院,云:“愛蓮書院在城北,其地原為督學試院,有周茂叔蓮池遺跡?!庇钟袗凵復l目:“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······”這些記載充分證明,北宋嘉祐六年(1061)至治平元年(1064)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,已建蓮池,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《愛蓮說》。
作品特點
托物言志。文章從“出淤泥而不染”起,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、蓮的風節,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,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、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。在文章結尾,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,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,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,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。
簡要直切。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,所表現的內容卻是豐富的。這里有愛花史的概述,有對蓮花的描繪,有對諸花的品評,有自己感情的抒發。而這一切,無不是為了突出“愛蓮”的主旨,宜接寫蓮,約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。真是既惜墨如金,又詳略得當,而無文意不足。
手法多樣。作者嫻熟地運用擬人化手法,賦予了花兒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。菊花,是隱逸者的形象;牡丹,是富貴者的形象;而蓮花則是美的理想的化身。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,嫻靜多姿;又像高潔不凡的雅士,風度翩翩;還象潔身自好的君子,高標傲世。
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什么?現在你明白了嗎?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下蓮花的高貴品格。
女生身處環境比較差,亂,但能潔身自好不沾染一絲,形容女生品格高潔,很高的評價啊
涅而不緇
nièérbùzī
〖釋義〗涅:礦物名,古代用作黑色染料;緇:黑色。用涅染也染不黑。比喻品格高尚,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。
〖出處〗《論語·陽貨》:“不曰緊乎,磨而不磷;不曰白乎,涅而不緇?!?
〖示例〗臣自信是精白一心,~之人。(清·禇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七十五回)
磨而不磷,涅而不緇
móérbùlín,nièérbùzī
〖解釋〗磨了以后不變薄,染了以后不變黑。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。
〖出處〗《論語·陽貨》:“不曰堅乎?磨而不磷。不曰白乎?涅而不緇?!?
〖示例〗
潔身自好
開放分類:成語、文化、詞語、典故、詞匯
注音(jiéshēnzìhào)
解釋潔:純潔;好:喜愛。保持自己純潔,不同流合污。也指怕招惹是非,只顧自己好,不關心公眾的利益。
出處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歸潔其身而已矣?!?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含褒義
1.唐·張籍《節婦吟》
君知妾有夫,贈妾雙明珠。
感君纏綿意,系在紅羅襦。
妾家高樓連苑起,良人執戟明光里?!?
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擬同生死。
還君明珠雙淚垂,恨不相逢未嫁時。
2.李白
華陰日月精氣靈,生出姑娘似芙蓉。
羅敷孟姜留美名,世間千年爭傳誦!
秦地羅敷女,采桑綠水邊。
素手青條上,紅妝白日鮮。
蠶饑妾欲去,五馬莫留連。
1、陶淵明
字元亮,又名潛,世稱靖節先生。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。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,對生活充滿幻想,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“大濟蒼生”的宏愿。自29歲起,曾任江州祭酒、鎮軍參軍、彭澤縣令等職。
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,任彭澤縣令時,因不愿“為五斗米而折腰”,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,作《歸去來兮辭》,自明本志。從此“躬耕自資”,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。
2、林則徐
林則徐(1785年8月30日-1850年11月22日),福建省侯官(今福州市區)人,字元撫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號俟村老人、俟村退叟、七十二峰退叟、瓶泉居士、櫟社散人等,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詩人,官至一品,曾任湖廣總督、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,兩次受命欽差大臣;因其主張嚴禁鴉片、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,在中國有“民族英雄”之譽。
1839年,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,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,并將沒收鴉片于虎門銷毀?;㈤T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,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,英國入侵中國的由頭。
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,但對于西方的文化、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,主張學其優而用之。根據文獻記載,他至少略通英、葡兩種外語,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。
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《海國圖志》,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。1850年11月22日,民族英雄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。
3、魯迅
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,但他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同情勞動人民,而沒有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欺壓人民。成年后他以筆代槍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會的丑惡面目。
4、屈原
屈原(約前340~約前277),名平,又名正則,字靈均,戰國時楚人。傳為湖北秭歸人。
出身貴族,曾做左徒、三閭大夫,懷王時,主張聯齊抗秦,選用賢能,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,遭靳尚等人毀謗,被放逐于漢北,于是作《離騷》表明忠貞之心;頃襄王時被召回,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,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,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。
5、文天祥
1271年,元朝建立,派大軍攻打南宋,臨安危在旦夕。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,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,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。1275年,他毅然變賣了家產,招兵買馬,購買軍糧。百姓紛紛響應,加入他的抗敵隊伍。
由于元軍勢力強大,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,不得不退守臨安。1276年,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,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,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。
文天祥說道:“國家存在,我也存在;國家滅亡,我也滅亡。你們就是把刀、鋸、油鍋放在我面前,我也不怕!”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,只好把他扣留起來,再押送到大都去。
途中,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,乘機逃脫。他歷經許多艱險,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,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,還打了幾次勝仗,收復了一些失地。
1278年,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,被元軍俘虜了。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,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。1279年,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余部隊。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,傷心欲絕,于是寫下了一首詩,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。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是:
出淤泥而不染:常用于形容荷花,生長在淤泥中,而不被污泥所污染;比喻從污俗的環境中走出來,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。
讀音:chūyūníérbùrǎn
出處:宋·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!
用法:作定語、賓語、分句;指處于污濁環境,保持純潔。
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
[釋義]淤泥:水底的污泥;染:沾。生長在污泥中;而不被污泥所污染。
[語出]宋·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;濯清連而不妖;……”
[正音]淤;不能讀作“wū”。
[辨形]淤;不能寫作“於”。
[近義]潔身自好
[反義]同流合污
[用法]比喻人處在污濁的環境里;仍能保持純潔高尚的品格。一般作定語、賓語、分句。
[結構]復句式。
[例句]
?、偎钪档萌司磁宓氖怯小钠犯?。
?、诠磐駚?;具有~的品格的人不可計數。
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
[釋義]淤泥:水底的污泥;染:沾。生長在污泥中;而不被污泥所污染。
[語出]宋·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;濯清連而不妖;……”
[正音]淤;不能讀作“wū”。
[辨形]淤;不能寫作“於”。
[近義]潔身自好
[反義]同流合污
[用法]比喻人處在污濁的環境里;仍能保持純潔高尚的品格。一般作定語、賓語、分句。
[結構]復句式。
[例句]
?、偎钪档萌司磁宓氖怯小钠犯?。
?、诠磐駚?;具有~的品格的人不可計數。
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
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
相關文章
網友點評
學術中國成語網
www.hdlxw.com